當前,中國紡織服裝行業面臨的是全球性疫情導致的內、外需整體下降,訂單缺失和物流不暢,終端消費減少傳導至全產業鏈的生產和內、外銷受阻,供應鏈的中斷也拖累了中間品的對外貿易發展,使上、中、下游產品的產能和出口出現持續下降。但中國紡織業擁有從原料到成品的全產業鏈和完善的基礎設施,一旦疫情緩解,即可立刻恢復供貨能力。
疫情影響
一季度紡織品服裝出口形勢嚴峻
一季度,我國紡織品服裝貿易額524.8億美元,同比下降15.5%。其中,出口463.5億美元,下降17.7%;進口61.3億美元,增長5.4%。其主要特點表現在:一是3月生產逐步恢復,出口比2月有明顯回升。二是一般貿易出口略有好轉,對外援助物資劇增。三是東盟首次躍居中國出口第一大市場,中國產品在美市場占比降至20%以下。四是紡織品出口形勢好于服裝,防疫用品出口猛增。紡織品類防疫物資出口大幅增長
在嚴峻的疫情面前,中國企業迅速反應、高效產出,為全球抗疫作出了巨大貢獻。防疫物資向全球疫情嚴重國家和地區出口大幅增長。3月,涉及紡織品類防疫物資(含醫用口罩、醫用防護服、手術帽、醫用鞋套、棉簽棉棒棉球等)出口14.4億美元,占當月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的9.1%,同比猛增90.8%。其中,醫用口罩增長180%,醫用防護服增長78%;對歐盟(含英國)出口增長213%、對日本和韓國分別增長58.8%和224%。由于美國早期疫情防控重視程度不足,以及產品標準差異等原因導致對美國出口僅增長7.1%。
中國紡織服裝業吸引投資和訂單回歸仍可期
短期看,疫情的確會加速推動產業向中國之外的地區轉移,但長期看,這種影響不會持久。強大而穩定的生產、供貨能力再次成為中國紡織服裝業的加分項,將會吸引更多投資和訂單回歸中國。在份額下降最多的美國市場中,中國一季度失去的10個百分點的份額主要轉移給了十幾個國家(地區),雖然東盟的份額已經超出中國,其產業鏈不完整,原材料、半成品依賴中國的現實依然沒有改變,基于此,預計今后幾個月,主要市場自中國進口的份額將會有所回升。、
聲明:本文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;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,經核實后刪除。
- 第十一屆中國國際絲綢會議在盛澤召開
- 紡粘無紡布的核心優勢是什么?
- 紡粘無紡布的制作工藝有哪些神奇之處?
- 紡織行業迎來雙重政策利好
- 紡粘無紡布的主要材料是什么?
- 比利時大罷工讓紡織貨運通道全面受阻
- PP無紡布以其獨特的材料特性得到廣泛應用!
- 氣溫變化紊亂打亂貨 “金九銀十” 秋冬備貨
- 紡粘無紡布相較于傳統紡織品優勢顯著!
- 美聯儲降息落地對紡織市場產生的影響?